ETF殖利率計算機:3步驟算出你的ETF配息與真實殖利率(2025最新)

ETF殖利率計算機:3步驟算出你的ETF配息與真實殖利率(2025最新)

為什麼你需要計算ETF殖利率?秒懂3大關鍵指標

在我們捲起袖子開始計算之前,得先搞懂市場上最常見的三個殖利率指標。它們聽起來很像,但魔鬼藏在細節裡,各自代表著完全不同的意義。搞懂它們,你才能真正看穿ETF配息的真相。

指標一:期間配息率 (單次配息率)

這是最即時、最基本的數字。 期間配息率指的是ETF「單一次」配息的金額,相對於「除息前一天」股價的百分比。它反映了你「這一次」能領到多少錢。

🔹 計算公式: (單次每股配息金額 / 除息前一日股價) * 100%

舉例來說:
假設A ETF這次配息1元,除息前股價為50元。
它的期間配息率就是 (1 / 50) * 100% = 2%

這個數字很直觀,但缺點是它只看單次表現,無法看出全年的配息水準,尤其對於季配息或月配息的ETF來說,單看一次的配息率,參考價值相當有限。

指標二:年化配息率 (最常被宣傳的數字)

這是投信公司最愛用的「廣告數字」。 年化配息率是將「期間配息率」直接乘以一年的配息次數,來推算出全年的殖利率。這個數字通常最吸睛,也最容易讓投資人產生美好的想像。

🔹 計算公式: 期間配息率 * 一年配息次數

延續上面的例子:
假設A ETF是季配息(一年配4次),期間配息率為2%。
那麼它的年化配息率就是 2% * 4 = 8%

⚠️注意!這是個陷阱! 這個數字有兩大盲點:

  1. 假設每次都配一樣多: 它假設未來幾次的配息金額都會跟這次一樣,但ETF的配息金額是會變動的。
  2. 基於「現在」的股價: 它是用「現在」的市價去計算,而不是你當初買進的「成本價」。股價天天在變,這個數字自然也天天在浮動。

因此,年化配息率只是一個「預估值」,而且是一個對「現在才要買進的人」的參考值,對於已經持有的你來說,它並不代表你的真實回報。

指標三:對成本的預估殖利率 (最貼近你的真實回報)

這才是你真正該關心的「個人化殖利率」! 這個指標是衡量你投資決策是否成功的關鍵。它用你當初投入的「平均成本」來計算,真實反映出這筆投資為你帶來多少現金流回報。

🔹 計算公式: (預估全年總配息金額 / 你的平均買入成本) * 100%

舉例來說:
假設A ETF預估全年配息4元(每次1元,季配息)。你當初是在40元的時候買進的。
你對成本的預估殖利率就是 (4 / 40) * 100% = 10%

看到差異了嗎?即使現在股價漲到50元,年化配息率是8%,但因為你買得早、成本低,你實際的殖利率是驚人的10%!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長期投資、在低點買進的存股族,他們的實質回報率遠比市場上看到的數字更高。

ETF配息計算全攻略:3步驟帶你手算出預估殖利率

理論講完了,現在我們來實際操作。計算你個人的ETF預估殖利率一點都不難,只需要跟著以下三個簡單的步驟,就能輕鬆掌握自己的真實投報率。

步驟一:找到ETF的「預估每單位配息金額」

要計算殖利率,首先要知道ETF大概會配多少錢。你可以從以下幾個地方找到這個資訊:

  • 投信官網: 發行該ETF的投信公司網站通常會在除息前幾天公告「預估配息金額」。這是最準確的來源。
  • 證券交易平台: 你使用的券商APP或網站,通常也會在個股資訊頁面提供最新的配息公告。
  • 財經資訊網站: 各大財經網站也會即時更新這些資訊。

💡 小提示: 對於季配息或年配息的ETF,你可以參考過去一年的總配息金額來做一個初步的估算。

步驟二:確認你買入的「平均股價成本」

這是最關鍵的一步,也是個人化計算的核心。你需要打開你的證券戶頭,找到你的「庫存」或「持股」頁面,上面會清楚列出你持有每一檔ETF的「平均成本」。

如果你是分批買入,券商系統會自動幫你計算出平均成本,不需要自己手動算。這個數字代表你為了持有這張股票,平均花了多少錢。

步驟三:套入公式!計算你的個人化預估殖利率

現在,你手上已經有兩個最重要的數字了:「預估全年總配息金額」和「你的平均買入成本」。直接套入我們前面提到的「對成本的預估殖利率」公式即可。

個人化預估殖利率(%) = (預估全年總配息金額 ÷ 你的平均買入成本) × 100%

我們來個實戰演練:

假設小明長期持有B ETF (季配息),他的平均持有成本是25元。B ETF公告本次預估配息0.5元,市場預估今年配息水平與去年持平,去年總共配了2元。目前B ETF的市價是30元。

  • 市場上的年化配息率: (0.5元 * 4次) / 30元 = 6.67%
  • 小明的個人化預估殖利率: 2元 / 25元 = 8%

很明顯,小明的真實回報率遠高於市場上看到的數字。這就是長期持有與成本控制的威力!


延伸閱讀

想了解更多ETF投資的基礎知識嗎?這篇文章帶你從零開始,建立正確的投資觀念。

➡️ ETF投資入門:新手必看的ETF是什麼、怎麼買?


【最好用的ETF殖利率計算機】一鍵算出你的真實回報

雖然手動計算不難,但有個工具能幫你按一按就算出來,絕對更方便!下面我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線上計算機模型,你只需要輸入幾個關鍵數字,就能立即得到最重要的結果,幫助你快速評估。

ETF 預估殖利率計算機

計算結果

你的個人化預估殖利率:–%

市場年化配息率參考:–%

計算結果解讀

  • 個人化預估殖利率: 這是基於你的買入成本計算出來的,最能代表你這筆投資的現金回報效益。這個數字越高,代表你的投資決策越成功。
  • 市場年化配息率: 這是用目前的市價計算出來的,可做為市場參考,或評估「現在」是否為好的加碼時機。

結論

搞懂ETF配息計算與預估殖利率,是從投資新手邁向成熟投資者的關鍵一步。請記住,市場上的「年化配息率」只是一個參考用的廣告數字,真正能衡量你投資績效的,是你基於「個人持股成本」算出來的「對成本預估殖利率」。

這個數字不僅能幫助你了解真實的回報狀況,更能讓你在市場波動時,因為清楚自己的成本優勢而抱得更安穩。別再被人云亦云的高殖利率迷惑,現在就動手打開你的券商APP,利用本文提供的ETF配息計算方法,好好檢視你的投資組合,做個聰明且務實的投資人吧!

常見問題 (FAQ)

Q1:ETF殖利率越高代表越好嗎?

A:不一定!這是一個常見的迷思。高殖利率背後可能隱藏著風險。首先,它可能是因為股價大幅下跌才導致殖利率看起來很高。其次,某些ETF為了衝高配息,可能會將一部分的「本金」(收益平準金)拿來分配,這就是所謂的「賺了股息、賠了價差」。投資人不應只看殖利率高低,還需要關注ETF的選股邏輯、產業前景及是否發生股價長期下跌的「填息」能力。

深入了解

高股息ETF真的完美嗎?在投入之前,你必須先了解它潛在的缺點與風險。

➡️ 高股息ETF的5個致命缺點,投資前你一定要知道!

Q2:除息日的股價會下跌,這樣有賺到嗎?

A:這是正常的。除息,指的是「除去權息」,股價會在你領到股息的同時,扣掉相應的價值。例如,50元的股票配息1元,除息後股價會變成49元。你帳面上的總資產(股票市值+現金股息)在除息瞬間是不變的。真正的獲利關鍵在於「填息」,也就是股價未來有沒有漲回除息前的50元。如果成功填息,這1元的股息才是你真正賺到的。

Q3:ETF配息會被扣稅或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嗎?

A:會的。ETF的配息來源主要分為「股利所得」和「財產交易所得」。來自台灣上市公司的股利所得,需要繳納股利所得稅(可選擇合併或分離課稅)。此外,若單次股利金額超過新台幣2萬元,還會被課徵2.11%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。不過,如果配息來源是海外所得或是財產交易所得,則計算規則不同。建議在報稅季時多加留意相關規定。

Q4:季配息、月配息的ETF,會不會影響總殖利率?

A:不會直接影響「總殖利率」。總殖利率看的是「全年總配息金額」對比「股價」。配息頻率(月配、季配、半年配)只是將這筆錢分批給你,總額是不變的。不過,高頻率配息的優點在於能創造穩定的現金流,對於退休族或需要生活費的投資人來說較有吸引力。同時,領到的股息可以更快地再投入,產生微小的複利效果,但對整體殖利率影響不大,主要還是個人現金流規劃的選擇。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