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別再被期權術語搞昏頭!
你是不是也常常在研究選擇權時,被「價內」、「價外」、「平價」這些術語搞得一個頭兩個大?尤其是 At the Money (ATM),也就是「平價期權」,這個詞總是不斷出現,但你真的確定它背後代表的意義,以及在交易策略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嗎?
別擔心!這趟選擇權的學習之旅你並不孤單。很多人一開始都卡在這些專有名詞上。想像一下,如果看不懂地圖,你要如何抵達目的地?同樣地,若不理解這些基礎觀念,要在期權市場中穩健獲利,無疑是緣木求魚。這篇文章將扮演你的領航員,用最接地氣的比喻和最清晰的圖表,帶你徹底搞懂「平價期權」,並一次釐清它與價內、價外期權的黃金三角關係。準備好了嗎?讓我們一起揭開它的神秘面紗!📈
到底什麼是 At the money (平價期權)?
簡單來說,At the Money (ATM) 或稱平價期權,指的是一個選擇權的履約價 (Strike Price) 與其標的資產的目前市價 (Current Market Price) 完全相等或極度接近的狀態。這是一個非常微妙的平衡點,就像站在蹺蹺板的正中央,不偏不倚。
核心公式:履約價 (Strike Price) = 標的資產市價 (Spot Price)
在這個狀態下,期權本身「不具有任何內在價值 (Intrinsic Value)」。什麼是內在價值?你可以把它想像成「立即履約能不能賺錢」。在平價的狀態下,履約價跟市價一樣,所以馬上履約也賺不到價差,因此內在價值為零。此時,它的價值完全由「時間價值 (Time Value)」構成。
Call (買權) 的平價狀態舉例說明
假設你非常看好台積電 (2330) 未來的走勢,目前它的股價正好是950元。此時,你買進了一口履約價也是 950 元的台積電 Call (買權)。
- 標的資產市價: 台積電股價 950 元
- 您的買權履約價: 950 元
因為「履約價」等於「市價」,所以這口買權就處於 At the Money (平價) 狀態。你擁有「用 950 元買進台積電股票的權利」,但現在市價也就是 950 元,所以這個權利當下並沒有帶來實質的價差利潤。
Put (賣權) 的平價狀態舉例說明
反過來,假設你認為大立光 (3008) 的股價可能會下跌,目前市價為 2,500 元。於是你買進了一口履約價也是 2,500 元的大立光 Put (賣權)。
- 標的資產市價: 大立光股價 2,500 元
- 您的賣權履約價: 2,500 元
同樣地,因為「履約價」等於「市價」,這口賣權也處於 At the Money (平價) 狀態。你擁有「用 2,500 元賣出大立光股票的權利」,但市價也正好是 2,500 元,所以這個權利當下也是沒有內在價值的。
💡 MamMon 推薦閱讀
對選擇權還很陌生?建議先閱讀這篇打好基礎: Option期權教學2025新手懶人包:一篇搞懂買權(Call)與賣權(Put)
一張表搞懂!平價 (ATM)、價內 (ITM) 與價外 (OTM) 的黃金比較
理解了平價期權,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兩個兄弟:價內 (In the Money, ITM) 和 價外 (Out of the Money, OTM)。這三者共同構成了選擇權價值的核心光譜。為了讓你一目了然,我整理了下面這張黃金比較表:
狀態 | 買權 (Call) | 賣權 (Put) | 內在價值 | 核心特徵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價內 (ITM) | 履約價 < 市價 | 履約價 > 市價 | > 0 (有價值) | 立即履約可獲利 |
平價 (ATM) | 履約價 = 市價 | 履約價 = 市價 | = 0 (無內在價值) | 處於損益平衡點 |
價外 (OTM) | 履約價 > 市價 | 履約價 < 市價 | = 0 (無內在價值) | 僅剩時間價值,需等待市價變動 |
價內 (In the Money):具有內在價值的狀態
當一個期權具有內在價值,代表如果立刻履約,你是賺錢的(尚未扣除權利金成本)。
- Call 價內: 你有權用 900 元買台積電,但市價已經漲到 950 元了。這 50 元的價差就是你的內在價值。
- Put 價內: 你有權用 2600 元賣大立光,但市價現在只剩 2500 元。這 100 元的價差就是你的內在價值。
價外 (Out of the Money):僅剩時間價值的狀態
當一個期權不具內在價值,且履約價與市價有差距時,就稱為價外。它唯一的價值來自於「未來價格可能朝有利方向變動」的期望,也就是時間價值。
- Call 價外: 你有權用 1000 元買台積電,但市價才 950 元。誰會用比較貴的價格買呢?所以沒有履約的價值。
- Put 價外: 你有權用 2400 元賣大立光,但市價還有 2500 元。當然直接在市場上賣比較划算。
為什麼交易者需要特別關注平價期權?⚖️
看到這裡,你可能會想:「平價期權沒有內在價值,那它有什麼特別的?」問得好!事實上,平價期權正是整個期權戰場中最敏感、變數最大的地帶。這也是為什麼經驗豐富的交易者會對它投以高度關注,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:
時間價值 (Theta) 最大:時間流逝的影響最劇烈
選擇權的價值會隨著到期日的接近而流失,這個流失的速度就是 Theta。平價期權的 Theta 值是所有履約價中最高的。這代表什麼?
平價期權的時間價值,就像一塊放在夏日豔陽下的冰塊,融化速度最快!
對於期權的買方來說,這是一大壓力,因為時間是你的敵人。但對於賣方(莊家)而言,這卻是他們主要的利潤來源。因此,想做賣方策略的交易者,通常會優先考慮平價或近乎平價的履約價。
Gamma值最高:對價格變動最敏感
如果說Delta是期權價格對標的物價格變動的「速度」,那 Gamma 就是「加速度」。平價期權的 Gamma 值通常是最高的。這意味著:
當標的資產價格在履約價附近擺盪時,平價期權的 Delta 值變化會非常劇烈。股價稍微上漲一點,它的 Delta 就會快速從 0.5 附近往 1 靠近;反之稍微下跌,就會快速往 0 靠近。這種高度的「神經質」,讓平價期權成為短線交易者捕捉價格波動的利器,但同時也意味著更高的風險。
流動性通常最佳:買賣價差小,成交容易
由於平價期權位於多空交戰最激烈的位置,它通常是市場上最活躍、成交量最大的合約。高流動性帶來的好處是:
- 買賣價差 (Bid-Ask Spread) 更小: 降低你的交易成本。
- 更容易成交: 無論是建立部位還是平倉,都更容易找到對手方。
對於新手而言,選擇流動性好的合約,可以避免「買得到卻賣不掉」的窘境。
💡 MamMon 推薦閱讀
想深入了解 Theta、Gamma 等專業指標嗎?推薦閱讀這篇進階文章:選擇權Greeks (希臘字母) 入門教學 | Delta、Gamma、Theta、Vega是什麼
結論
總結來說,理解 At the Money (平價期權) 不僅僅是認識一個名詞,更是踏入選擇權世界的基本功。它代表著期權履約價與標的現價相等的關鍵平衡點,雖然沒有內在價值,卻擁有最大的時間價值 (Theta) 和最高的價格敏感度 (Gamma)。
這使得平價期權成為一把雙面刃:
- 對買方: 它提供了以小博大、捕捉價格突破的機會,但必須與時間賽跑。
- 對賣方: 它是賺取時間價值流逝利潤最有效率的工具,但也承受著方向看錯時的巨大風險。
希望透過本文的圖表比較與白話解析,你已經能清楚分辨平價、價內與價外的核心不同,並理解為何平價期權在交易策略中如此重要。當你下次打開選擇權報價鏈時,目光可以多停留在平價附近的位置,思考其背後所隱含的機會與風險。這將是你從新手邁向資深交易者的關鍵一步!
平價期權常見問題 (FAQ)
平價期權一定沒有內在價值嗎?
是的,根據定義,平價期權的內在價值為零。因為它的履約價等於標的資產的市價,所以立即履約並不會產生任何價差利潤。它的全部價值都來自於「時間價值」,也就是市場對未來價格波動的預期。
選擇平價期權的風險是什麼?
主要風險有二:第一是最大的「時間衰減風險」(Theta Risk)。因為平價期權的時間價值最高,所以時間每流逝一天,其價值減損也最快,對買方非常不利。第二是「Gamma 風險」,雖然高 Gamma 代表高敏感度,但也意味著若標的價格朝不利方向移動時,虧損的速度也會加劇。
快到期的平價期權該怎麼處理?
快到期的平價期權處於非常不穩定的狀態,像一顆定時炸彈。它可能因為標的價格的微小波動而迅速變為價內或價外。處理方式取決於你的策略:1)如果認為方向看對,可以繼續持有賭最後的價格噴出。2)如果想鎖定利潤或停損,應果斷平倉。3)如果想繼續持有部位,可以考慮「轉倉」(Rolling),也就是平掉這個即將到期的合約,同時建立一個到期日更遠的新合約。
平價期權適合新手操作嗎?
這是一個雙面刃的問題。一方面,平價期權的價格變動直觀,流動性好,很適合用來學習觀察市場情緒與價格波動。但另一方面,它極高的時間價值損耗和 Gamma 風險,對新手來說壓力極大,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權利金歸零。建議新手可以先從「價內期權」開始,風險相對較低,等熟悉市場節奏後,再嘗試操作平價期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