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踏入股票市場,總是被「一張股票幾股?」、「買股票一張多少錢?」這些基本問題搞得頭昏腦脹嗎?看到券商軟體上紅紅綠綠的數字跳動,卻不知道股價怎麼看?別擔心,這篇文章就是為投資新手準備的零基礎懶人包。我們將從頭解析台股的交易單位、完整交易成本結構,並帶你學會解讀基礎的盤面資訊,讓你不再迷惘,穩健地踏出台股投資的第一步。
股票一張幾股?解密台股的交易單位
在台灣證券交易所進行股票買賣,有一個最基本的交易單位規定,理解這個規則是下單前的第一課。
台股獨特規則:一張就是1000股
在台灣,股票的標準交易單位是「張」。無論你買的是哪一檔股票,一張股票固定就是 1000 股(Share)。這點與美股市場習慣以「1 股」為單位進行交易非常不同,是台股市場一個重要的特色。
因此,當你在報價上看到台積電(2330)的股價是 900 元時,這代表「1 股」的價格是 900 元。若要購買「一張」台積電,實際需要準備的股款就是 900 元 x 1000 股 = 900,000 元(尚未包含手續費與稅)。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高價股,例如大立光(3008),對於小資族來說,整張購入的門檻非常高。
什麼是零股交易?小資族也能買台積電的秘密
「一張 1000 股」的規則,讓許多資金有限的投資人對高價股望而卻步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「零股交易」應運而生。零股交易指的是買賣數量不足一張(即 1 股到 999 股)的股票。
透過零股交易,你可以只買 10 股台積電、或 50 股的聯發科,大幅降低了參與市場的資金門檻。這對投資新手或小資族來說是一大福音,主要優勢包含:
- 💰 資金門檻低:幾千元甚至幾百元就能成為績優公司的股東。
- 📈 分散風險:可以用相同的總資金,購買不同產業的多檔股票,建立分散的投資組合。
- 📅 定期定額:方便執行定期定額策略,每月固定投入,平均化持股成本。
自 2020 年 10 月 26 日起,台股開放「盤中零股交易」,讓零股的買賣更加靈活即時,是新手入門一個絕佳的起點。
股票一張多少錢?完整成本計算教學
了解「一張 1000 股」後,下一個關鍵問題就是:買賣股票的總成本到底是多少?很多人以為只要「股價 x 股數」就夠了,但其實還有兩筆隱藏費用你必須知道,這就是券商收取的「手續費」與政府收取的「證券交易稅」。
股價 x 1000 還不夠!別忘了交易手續費與證交稅
完整的股票交易成本包含以下三個部分:
- 股票價金:這是最大筆的費用,計算方式為「成交股價 × 買進股數」。
- 券商手續費:這是支付給證券公司的服務費。公定費率為成交金額的 0.1425%。這筆費用在「買進」和「賣出」時都需要支付。目前多數券商會提供電子下單手續費折扣,從 6 折到 2.8 折不等,甚至更低。
- 證券交易稅:這是賣出股票時才需要繳納給政府的稅款。目前台股(上市櫃公司)的證交稅率為成交金額的 0.3%。ETF 的證交稅則為 0.1%。買進時不需支付。
了解這些成本結構後,才能精確計算出你的投資損益。尤其是對於短線交易者,交易成本的影響更為顯著。
實例試算:買一張 50 元的股票,總共要付多少錢?
讓我們透過一個實際案例,來算算看買賣一張股價 50 元的 A 公司股票,需要準備多少錢,以及賣掉後實際拿回多少錢。(假設券商手續費折扣為 5 折)
【買進成本】
- 股票價金:50 元/股 × 1000 股 = 50,000 元
- 券商手續費:50,000 元 × 0.1425% × 0.5 (5折) = 35.6 元 ≈ 36 元 (無條件進位)
- 證券交易稅:買進時為 0 元
➡️ 總計買入成本:50,000 + 36 = 50,036 元
【賣出成本】 (假設股價漲到 55 元賣出)
- 股票價金:55 元/股 × 1000 股 = 55,000 元
- 券商手續費:55,000 元 × 0.1425% × 0.5 (5折) = 39.1 元 ≈ 40 元 (無條件進位)
- 證券交易稅:55,000 元 × 0.3% = 165 元
➡️ 賣出實拿金額:55,000 – 40 – 165 = 54,795 元
➡️ 此筆交易總獲利:54,795 元 (賣出實拿) – 50,036 元 (買入總成本) = 4,759 元
透過這個試算,你可以清楚看到,交易成本會直接影響最終的投資報酬率。
股價怎麼看?新手必懂的 5 大盤面資訊
學會了計算成本,接下來就是看盤了。面對跳動的數字與圖表,新手該從何看起?以下是幾個最基礎也最重要的盤面資訊。
紅色和綠色代表什麼?秒懂股價漲跌
在台股市場,顏色的代表意義和國際慣例(尤其美股)是完全相反的,這點務必記清楚:
- 紅色 K 線/數字:代表「上漲」。表示目前的股價比開盤價還要高。
- 綠色 K 線/數字:代表「下跌」。表示目前的股價比開盤價還要低。
簡單來說,在台股看到滿江紅,是值得開心的上漲行情;看到綠油油一片,則是下跌的表現。
開盤價、收盤價、最高價、最低價的意義
這四個價格是構成「K 線」的基本元素,記錄了一檔股票在特定時間(通常是一天)內的價格軌跡:
- 開盤價:當天早上 9:00 股市開盤時的第一筆成交價格。
- 收盤價:當天下午 1:30 股市收盤前的最後一筆成交價格,通常被視為當日市場的最終共識。
- 最高價:當天交易時間內,成交的最高價格。
- 最低價:當天交易時間內,成交的最低價格。
這四個價格的相對位置,形成了 K 線的實體與上下影線,反映了當天買賣雙方的力道強弱。
什麼是成交量(Volume)?判斷市場熱度的關鍵指標
成交量,通常顯示在 K 線圖的下方,以柱狀圖呈現。它代表在特定時間內,某檔股票總共成交的股數。成交量是判斷市場情緒與趨勢真實性的關鍵指標:
- 價漲量增:最健康的模式。股價上漲,同時成交量也放大,表示有充足的買盤追價,趨勢可能持續。
- 價漲量縮:股價上漲,但成交量萎縮。可能代表追價意願不足,上漲力道可能減弱,需留意反轉風險。
- 價跌量增:股價下跌,同時成交量放大。表示市場出現恐慌性賣壓,下跌趨勢可能加劇。
- 價跌量縮:股價下跌,但成交量萎縮。可能代表賣方力道減弱,股價可能接近底部,或只是暫時止跌。
觀察成交量的變化,可以幫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價格波動背後的市場動態。
常見問題 (FAQ)
Q1: 買股票最少要投入多少錢?
A: 理論上,最少可以只買「1 股」。如果你想買的股票股價是 10 元,那麼最低投入的股款就是 10 元。不過,還必須加上交易手續費,多數券商有「最低手續費 20 元」的規定,雖然有些券商已取消或調降此門檻。因此,若交易金額過小,手續費佔比會非常高,這點需要特別注意。
Q2: 盤中、盤後零股交易有什麼不同?
A: 主要差異在於「交易時間」與「搓合機制」。
盤中零股交易時間為 09:10 至 13:30,每 1 分鐘集合競價搓合一次,成交機會較多,價格也較貼近市價。
盤後零股交易時間為 13:40 至 14:30,只在 14:30 集合競價搓合一次,一天只有一次成交機會。
Q3: 下單時該選擇「市價」還是「限價」?
A: 限價單 (Limit Order) 是指你指定一個「不高於此價位買進」或「不低於此價位賣出」的價格,可以控制成交成本,但可能因價格未到而無法成交。
市價單 (Market Order) 是指不指定價格,以當時市場上最好的價格立即成交,優點是成交速度快,但缺點是無法預期成交價,在市場波動大時可能有滑價風險。新手建議優先使用「限價單」,以確保交易成本在可控範圍內。
Q4: 什麼是「交割」?忘記放錢會怎麼樣?
A: 「交割」是指買賣雙方履行合約,進行款券轉移的過程。台股實行「T+2 交割制度」,也就是說,你在今天(T日)買進股票,必須在後天(T+2日)早上 10 點前,確保你的銀行交割帳戶內有足夠的錢讓券商扣款。如果帳戶餘額不足導致扣款失敗,就會構成「違約交割」,這會嚴重影響你的信用紀錄,並可能面臨法律訴訟與罰款,是絕對要避免的嚴重錯誤。
結論
恭喜你!現在你已經掌握了「一張股票幾股」等於 1000 股、「股票一張多少錢」需要計入手續費與證交稅的核心概念,也對「股價怎麼看」的基礎盤面資訊有了全面的了解。搞懂這些基本功,是踏入股市、累積財富的第一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。準備好開始你的第一筆交易了嗎?不妨從開設一個適合自己的證券戶,並嘗試用小額的零股交易開啟你的投資旅程吧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