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票一張幾股?多少錢?2025新手必看股價教學懶人包

股票一張幾股?多少錢?2025新手必看股價教學懶人包

剛踏入股票市場的你,是否曾對著台積電(2330)的報價感到困惑?看到股價 900 元,是不是以為準備 900 元就能成為股東?這幾乎是每位投資新手都會遇到的第一個誤區。想要在股市中穩健前行,首要任務就是搞懂遊戲規則,而理解「一張股票幾股」與計算「股票一張多少錢」正是這一切的基礎。若不清楚這些基本概念,你可能連下單都會出錯。本文將從最核心的股票單位「張」與「股」開始,帶你一步步拆解購買股票的實際成本,並教會你股價怎麼看,讓你從股市小白快速進化,建立最穩固的投資知識基礎。

股票的基本單位:一張幾股?

在台灣的證券交易市場中,股票的計算單位有其特定規則,主要分為「張」和「股」。這兩個單位是所有交易的核心,理解它們的關係至關重要。

台灣股市的規則:「張」與「股」的關係(1 張 = 1000 股)

台灣證券交易所規定,一張股票的標準單位是 1,000 股 (Shares)。這是台股交易中最常見的整數單位。因此,當你在報價軟體上看到的「股價」,指的是「一股」的價格。例如,某支股票的股價為 100 元,這意味著「一股」的價格是 100 新台幣。如果你要購買「一張」,那麼實際的股票價值就是 100 元/股 × 1,000 股 = 100,000 元。

這個「一張 1000 股」的制度,是台灣股市行之有年的習慣。對於許多高價股,例如股價動輒數百甚至上千元的公司,買一張的門檻就顯得相當高,這也催生了另一種更具彈性的交易方式。

什麼是零股交易?小資族也能買進高價股的秘密

對於資金有限,又想投資績優高價股(例如大立光、聯發科)的投資人來說,一次拿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買「一張」股票,壓力非常大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「零股交易」應運而生。

零股交易 (Odd Lot Trading) 指的是買賣不足一張(即 1 到 999 股)的股票。透過零股交易,投資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資金狀況,彈性地買入任意股數。例如,與其存到 90 萬才能買一張台積電,你可以先用 9,000 元買進 10 股,提早參與市場。

  • 盤中零股交易: 交易時間為 09:00 至 13:30,每 1 分鐘集合競價撮合一次,讓交易更有效率。
  • 盤後零股交易: 交易時間為 13:40 至 14:30,在收盤後僅撮合一次。

零股交易大幅降低了投資門檻,讓小資族也能成為績優公司的股東,是實現定期定額、分散風險的絕佳工具。想深入了解的投資者,可以參考更多關於如何買股票?從開戶到下單5步驟全圖解的知識,打好基礎。

如何計算買一張股票的總成本?

了解「一張 1000 股」後,下一步就是精確計算購買一張股票需要準備的總金額。許多新手會忽略交易中產生的額外費用,導致資金預備不足。實際上,總成本不只是股價乘以股數這麼簡單。

股價怎麼算錢?公式:股價 x 1000 + 手續費

購買股票的總成本主要由兩部分構成:「股票本身的價金」與「券商手續費」。

總成本公式:(成交股價 × 購買股數) + (成交股價 × 購買股數 × 手續費率)

在台灣,法定的股票交易手續費率為 0.1425%(千分之 1.425)。這筆費用是支付給證券公司的服務費。不過,為了吸引客戶,現在許多券商都會提供電子下單折扣,常見的折扣範圍在 3 折到 6 折不等。假設折扣為 5 折,那麼實際手續費率就變為 0.1425% × 0.5 = 0.07125%。

另外,需要注意的是,手續費有「最低消費」的限制,通常是新台幣 20 元。如果你的單筆交易手續費計算後不足 20 元,券商仍會收取 20 元。這對於小額交易或零股交易者影響較大。

註:賣出股票時,除了券商手續費外,還需額外支付一筆 0.3% 的證券交易稅給政府。

實例演練:以台積電(2330)股價 900 元為例,買一張要花多少錢?

讓我們用一個實際例子來算算看,假設你想在台積電股價為 900 元時買進一張,且你的券商提供 5 折手續費折扣。

  1. 計算股票價金:
    • 900 元/股 × 1,000 股 = 900,000 元
  2. 計算手續費:
    • 原始手續費:900,000 元 × 0.1425% = 1,282.5 元
    • 折扣後手續費:1,282.5 元 × 0.5 (5折) = 641.25 元 (四捨五入為 641 元)
  3. 計算總成本:
    • 900,000 元 (價金) + 641 元 (手續費) = 900,641 元

因此,要以 900 元的價格買下一張台積電,你至少需要在證券交割戶頭裡準備 900,641 元。這個精確的計算,能幫助你更好地進行資金規劃,避免下單後才發現餘額不足的窘境。

股價怎麼看?新手看盤 3 大指標

學會了單位與成本計算,接下來的進階課題就是「看盤」。看盤軟體中充滿了各種數字和圖表,但對新手而言,只需先掌握最核心的三大指標,就能對股價動態有基本的理解。

看懂 K 線:紅棒漲、綠棒跌代表什麼?

K 線(Candlestick Chart)是記錄股價在特定時間內(如一天、一週)變化的圖形,由「實體棒」和「影線」組成,是技術分析的基礎。

  • 紅 K 棒 (上漲): 代表「收盤價」高於「開盤價」。實體棒的上緣是收盤價,下緣是開盤價。這表示當天買方力道較強,股價上漲。
  • 綠 K 棒 (下跌): 代表「收盤價」低於「開盤價」。實體棒的上緣是開盤價,下緣是收盤價。這表示當天賣方力道較強,股價下跌。
  • 影線: 實體棒上下的細線。上影線的頂點代表「最高價」,下影線的低點代表「最低價」。影線的長短反映了當天價格的波動劇烈程度。

透過觀察 K 線的顏色、實體長短和影線位置,可以初步判斷市場的多空力量對比。想學習如何買股票,可以閱讀新手股票投資快速入門:掌握基礎 規避風險 邁向盈利

解讀最佳五檔:掛買價 vs. 掛賣價

「最佳五檔」揭示了當下市場最接近成交的買賣雙方報價情況,是判斷即時供需壓力的重要窗口。

  • 委買(掛買價): 左側顯示的是目前市場上願意買進的最高五個價格,以及每個價格分別有多少張股票在排隊等著買。價格由上至下遞減。最上面的「買一」是當下最高的買進價。
  • 委賣(掛賣價): 右側顯示的是目前市場上願意賣出的最低五個價格,以及每個價格分別有多少張股票在排隊等著賣。價格由上至下遞增。最上面的「賣一」是當下最低的賣出價。

當你想立刻買到股票,通常會用「賣一」的價格下單;反之,若想立刻賣掉,則會用「買一」的價格下單。觀察五檔掛單量的多寡,可以感受買盤與賣盤哪一方的氣勢較強。

成交量的重要性:判斷市場熱度與趨勢

成交量(Volume)代表在特定時間內買賣雙方總共成交的股數。它反映了市場對這支股票的關注度和參與熱度。成交量通常與價格走勢結合判讀:

  • 價漲量增: 最健康的模式。股價上漲,同時成交量放大,表示市場有充足的買盤追價,趨勢可能持續。
  • 價漲量縮: 股價上漲,但成交量萎縮,可能代表追價意願不足,上漲力道可能減弱,需留意反轉風險。
  • 價跌量增: 股價下跌,成交量放大,表示市場出現恐慌性賣壓,下跌趨勢可能加劇。
  • 價跌量縮: 股價下跌,但成交量萎縮,表示賣方力道減弱,市場觀望氣氛濃厚,可能接近止跌。

成交量是確認價格趨勢是否有效的關鍵輔助指標,忽略它可能會讓你對市場產生誤判。

常見問題 (FAQ)

Q:買零股的手續費會比較貴嗎?

A:手續費的「計算比率」是相同的(0.1425%),但因為多數券商有「單筆最低手續費 20 元」的規定。如果你單次交易金額很小,例如只買 1,000 元的零股,計算出的手續費可能只有 1.4 元,但券商仍會收取 20 元,相對成本就變高了。因此,建議可以累積一定金額(例如 15,000 元以上)再進行零股交易,或選擇提供「最低手續費 1 元」優惠的券商。

Q:股價後面的「+5.0」或「-2.5」是什麼意思?

A:這代表該股票當日的「漲跌幅」。它是指目前的股價與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差距。例如,一支股票前一天收盤價為 100 元,今天報價顯示為 105 元,後面就會標示「+5.0」,代表上漲了 5 元。反之,若股價跌至 97.5 元,則會標示「-2.5」。旁邊通常還會伴隨一個百分比,顯示漲跌的幅度。

Q:美股也是一張 1000 股嗎?

A:不是。美股的交易單位非常彈性,最小單位就是「1 股」。沒有「一張」這樣的概念。因此,你可以只買 1 股的蘋果(AAPL)或 1 股的輝達(NVDA),投資門檻相對更加靈活。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投資人喜歡直接參與美股市場的原因之一。

Q:什麼是「市價」和「限價」下單?

A:「限價」單是你指定一個明確的價格,例如你想用 100 元買進,系統只會在股價等於或低於 100 元時才會成交。「市價」單則不指定價格,以下單當下市場上最有利的價格(通常是賣一價)立刻成交,優點是成交速度快,但缺點是可能買在相對高的價位,尤其在市場波動大時。新手建議多使用「限價」單,更能控制自己的交易成本。

結論

總結來說,理解「一張股票 1000 股」是進入台股市場的基礎知識,學會用「股價 x 1000 + 手續費」來估算「股票一張多少錢」是保障你資金安全的關鍵,而懂得如何透過 K 線、五檔與成交量來初步判斷「股價怎麼看」,則是讓你從盲目跟隨晉升到能獨立思考的投資技能。當你紮實地掌握了這些基礎觀念後,便能更有信心地踏出成功投資的第一步,不再對充滿數字與圖表的股市感到迷惘。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