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透過「當沖」在股市中賺取當日價差,卻被『現股當沖』、『融資當沖』、『資券當沖』等複雜名詞搞得頭昏腦脹嗎?不確定該用「先買後賣」還是「先賣後買」來執行交易?台股當沖交易看似靈活,但魔鬼藏在細節裡。若沒搞懂規則,不僅可能錯失獲利機會,更可能面臨鉅額虧損甚至違約交割的風險。
這篇文章將用最白話的方式,帶你完整解析兩種當沖方式的核心差異,從交易成本、風險高低、資格限制到實際操作流程,讓你一次搞懂,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決策,穩健地踏出當沖交易的第一步。
當沖交易核心:什麼是「先買後賣」與「先賣後買」?
在深入探討現股當沖與資券當沖之前,必須先理解當沖交易的兩個基本方向:「先買後賣」和「先賣後買」。這兩者決定了你的交易策略是做多還是放空。
基本定義:同一天完成買賣,不留倉位
所謂的「當沖」,全名為「當日沖銷交易(Day Trading)」,核心概念非常單純:在同一個交易日內,針對同一檔股票,完成「買進」與「賣出」的雙向操作,藉此賺取價差。最重要的原則是「不留倉位」,也就是你的持股在收盤後會歸零,不需要準備全額股款交割(但戶頭內仍建議要有足夠資金以防萬一),因此吸引了許多想進行短線交易、不想承擔隔夜風險的投資人。
操作情境:何時該「先買後賣」?何時該「先賣後買」?
當沖的方向取決於你對股價走勢的判斷:
- 📈 先買後賣(做多):當你預期某檔股票的價格在盤中會上漲時使用。你在股價較低時買進,並在當天收盤前,於股價上漲至目標價位時賣出,賺取中間的漲幅價差。這是最常見的當沖操作模式。
- 📉 先賣後買(放空):當你預期某檔股票的價格在盤中會下跌時使用。你在股價較高時先「賣出」(即使你手上沒有這張股票),並在當天收盤前,於股價下跌至目標價位時「買回」,賺取中間的跌幅價差。
簡單來說,看漲就「先買後賣」,看跌就「先賣後買」。能否進行「先賣後買」的操作,正是現股當沖與資券當沖最大的分水嶺之一。
現股當沖 vs. 資券當沖:一張表看懂關鍵差異
搞懂了基本方向後,我們來看看執行這兩種方向的工具:「現股當沖」與「資券當沖」。這兩者在資格、成本、操作彈性上都有顯著差異,以下用一張表格讓你快速掌握重點。
| 比較項目 | 現股當沖 | 資券當沖 (融資當沖) |
|---|---|---|
| 資格條件 | 開戶滿3個月、近1年成交10筆以上 | 需開立信用交易戶 (通常需滿250萬交易額) |
| 操作方向 | 原則上僅能「先買後賣」 (若有庫存股可先賣) | 「先買後賣」、「先賣後買」皆可 |
| 交易成本 | 手續費 + 證交稅 (0.15%, 減半) | 手續費 + 證交稅 (0.3%) + 借券費 (融券) |
| 資金需求 | 無需本金 (但戶頭需有錢以防沖不掉) | 需準備保證金 (融資40%、融券90%) |
| 優點 | ✅ 交易稅減半,成本較低 ✅ 資格門檻相對較低 |
✅ 操作彈性大,可多空雙向 ✅ 可操作標的較多 |
| 缺點 | ❌ 無法放空 (先賣後買) ❌ 標的受限 (僅限台灣50、中型100等) |
❌ 交易成本較高 ❌ 需開立信用戶,門檻高 |
【現股當沖】解析:資格、交易成本與優缺點
現股當沖是許多新手的入門首選,主要是因為它的條件相對寬鬆且交易成本較低。
- 資格: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規定,投資人只要開立證券戶滿三個月,並且最近一年內有10筆以上的成交紀錄,就可以向券商申請開通現股當沖資格。
- 交易成本:最大的誘因在於交易稅減半。目前台股證券交易稅為0.3%,但現股當沖的賣出稅率僅為0.15%,加上買賣手續費,整體成本結構相對單純且低廉。
- 優缺點:優點是門檻低、成本省,非常適合只想單純「做多」的投資人。但缺點也十分明顯,它不能進行「先賣後買」的放空操作(除非你原本就有這檔股票的庫存),這意味著當市場走跌時,你就只能空手觀望,失去了獲利機會。
【資券當沖(融資當沖)】解析:資格、交易成本與優缺點
資券當沖又稱為「信用交易當沖」,本質上是向券商「借錢(融資)」或「借股票(融券)」來進行交易,因此操作彈性遠大於現股當沖。
- 資格:你需要先開立「信用交易戶」,這通常需要年滿20歲、開戶滿三個月,並且在該券商的成交金額累積達到25萬元以上等條件。
- 交易成本:成本結構較複雜。除了買賣手續費和沒有減半的0.3%證交稅外,如果是融券賣出,還需要支付一筆「借券費」,費率依各券商及股票熱門度而定。
- 優缺點:最大的優點就是「靈活性」,無論是看漲(融資買進、融券賣出)還是看跌(融券賣出、融資買進),都可以操作。但缺點是開戶門檻較高,且交易成本(尤其借券費和利息)會侵蝕獲利,對價差的要求更高。
總比較:我該選擇哪一種當沖方式?
選擇哪種方式,取決於你的交易經驗、策略與風險承受度:
- 新手或純做多者:建議從「現股當沖」開始。它的規則單純、成本低,能讓你專注於判斷股價上漲的時機,累積實戰經驗。
- 經驗豐富或多空策略者:如果你具備更強的盤感,希望在下跌盤勢中也能獲利,那麼「資券當沖」會是更適合你的工具。但務必先將額外成本計算清楚。
當沖實戰教學:下單流程與注意事項
了解理論後,實際下單的操作流程其實並不複雜。以下以常見的券商APP介面為例,說明兩種當沖的下單步驟。
如何執行「現股當沖」的買賣流程?
假設你看好A股票今天會上漲,準備進行「先買後賣」的現股當沖:
- 步驟一:下單買進
在下單介面,輸入A股票代碼,選擇「買進」,交易類別選擇「現股」。最重要的一步是,在「當沖」或「當日沖銷」的選項上打勾。 - 步驟二:等待時機賣出
買進成交後,密切關注股價走勢。當股價漲到你的目標價位時,即可準備賣出。 - 步驟三:下單賣出,完成沖銷
在下單介面,輸入A股票代碼,選擇「賣出」,系統通常會自動對應你早上的買單進行沖銷。確認送出後,就完成了一筆現股當沖交易。
如何執行「資券當沖」的買賣流程?
假設你看壞B股票今天會下跌,準備進行「先賣後買」的資券當沖:
- 步驟一:下單融券賣出
在下單介面,輸入B股票代碼,交易類別選擇「融券」,然後點擊「賣出」。這就是所謂的「放空」。 - 步驟二:等待時機買回
融券賣出成交後,觀察股價是否如預期下跌。 - 步驟三:下單融資買回,完成回補
當股價跌到你的目標價位,於下單介面,輸入B股票代碼,交易類別選擇「融資」,點擊「買進」。這個動作稱為「回補」,完成後即沖銷了你的券單,鎖定獲利。
風險提醒:當心「沖不掉」的違約交割風險
當沖交易最可怕的惡夢,就是「沖不掉」。無論是買進後股價跌停賣不掉,還是融券賣出後漲停買不回來,只要當天無法完成反向交易平倉,就可能面臨「違約交割」的窘境。
違約交割的後果非常嚴重,不僅會影響你的信用紀錄,讓你未來在金融市場的活動處處受限,券商更有權追討你的損失與罰款。因此,進行當沖交易時,務必在戶頭內準備足夠的資金作為備用,以防股票沖不掉時,還能轉為一般交易持有,避免造成無法挽回的信用破產。
常見問題 (FAQ)
Q1:現股當沖、融資當沖的交易稅有什麼不同?
A:這是兩者成本上最大的差異。現股當沖適用於當沖交易稅減半的優惠,賣出時的證券交易稅率為 0.15%。而融資當沖(資券當沖)則不適用此優惠,賣出時的證交稅率為正常的 0.3%。光是稅率就差了一倍,對於交易頻繁的當沖客來說,長期下來會是相當可觀的成本差距。
Q2:新手建議先從哪一種當沖開始?
A:一般強烈建議新手從「現股當沖」開始。主要有三個原因:第一,資格門檻較低,不需開立信用戶;第二,成本較低,交易稅減半能提高獲利容錯率;第三,操作單純,只能「先買後賣」,讓你專心練習判斷上漲行情,避免在不熟悉規則的情況下嘗試放空而造成巨大虧損。
Q3:如果當天股票賣不掉(沖不掉)該怎麼辦?
A:如果發生沖不掉的狀況,請立即採取以下步驟:
1. 第一時間聯絡你的營業員:這是最重要的一步。誠實告知你的狀況,營業員會提供專業的處理建議。
2. 轉為普通交易:如果是「先買後賣」沖不掉,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準備足夠的交割款,將這筆交易轉為普通庫存持有,隔天再找機會賣出。
3. 尋求協助:如果是「先賣後買」的融券買不回來,營業員可能會協助你尋找券源,但通常需要支付額外費用。無論如何,千萬不要置之不理,否則就會構成違約交割。
Q4:當沖需要準備多少本金?
A:理論上,當沖是無本交易,因為款項在T+2日才交割。但這是極度危險的想法!如前述所提,為了應對「沖不掉」的風險,你的戶頭裡「必須」有足夠的備用金。建議至少準備該筆交易總金額的三成至五成作為緩衝,如果是操作高價股,甚至應該準備全額股款,才能確保交易安全無虞。
結論
總結來說,無論是「現股當沖」還是「資券當沖」,都有其獨特的優勢與風險。現股當沖以其低成本、低門檻的特性,成為新手的最佳練兵場;而資券當沖則提供了多空雙向的靈活性,是進階投資者的利器。新手應從自身財力與風險承受度出發,選擇最適合的策略。在踏入這個高風險高報酬的市場前,務必充分理解規則、控管好資金,並時時將風險放在第一位,才能在當沖交易的路上走得更穩健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