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債平衡這樣玩,投資路上不再心慌慌!

最近市場波動,是不是又讓你開始左思右想,手上的股票該賣還是該留?債券型基金看起來好像不錯,但又擔心錯過股市反彈?別慌!今天「瑪門財策智庫」要跟大家聊一個,在投資界被奉為「聖杯」級的策略,那就是──股債平衡

你可能會想,平衡?聽起來好像很簡單,不就是股票跟債券各半嗎?少年仔,代誌不是憨人所想得那麼簡單!股債平衡可不是把資產平分就了事,它背後藏著大學問,更是我們達成財富自由、打造被動收入的超級好幫手。今天,瑪門就要用最白話、最接地氣的方式,帶你徹底搞懂這個看似簡單、實則威力無窮的資產配置神技!

想踏入股票投資?先搞懂基礎才不會慌!瑪門整理了一篇超實用的懶人包,請看:

2025台灣股票入門懶人包|新手必讀的股票投資全攻略

為什麼你需要「股債平衡」?搞懂風險,睡得更安穩!

說真的,有多少人一聽到「投資」兩個字,眼睛就只看到「賺錢」?然後,一遇到市場下跌,就開始徹夜難眠,最後忍不住賠錢出場?拍謝,瑪門不是在說你啦,但這種心情,相信很多老司機都經歷過。

為什麼會這樣?說穿了,就是沒有做好風險控管!我們都渴望透過投資賺錢,但卻常常忽略了錢是怎麼不見的。股市好,大家都衝進去;股市跌,大家又嚇得趕快跑。這種追高殺低的行為,往往是賠錢的主因。

這時候,股債平衡的威力就顯現出來了!你想想看,當股市像坐雲霄飛車一樣上沖下洗的時候,有沒有什麼資產是比較穩定的?答案就是債券

股票的特性是波動大、潛在報酬高,但風險也高。而債券呢?通常報酬率比較穩定,波動也相對小,在市場恐慌時,甚至可能因為資金避險而上漲。

這就像是你開車上路,只會踩油門,不會踩剎車,是不是很危險?股債平衡就像是幫你的投資組合,同時裝上油門和剎車。股市好的時候,股票幫你衝刺;股市不好的時候,債券就像避震器,幫你緩衝跌幅,讓你不會一下子就摔得鼻青臉腫。

股債怎麼配?沒有標準答案,只有最適合你的黃金比例!

說到股債配置比例,很多人會問:「到底要幾比幾才是最好的?」瑪門會說,沒有絕對的答案,只有最適合你的黃金比例!

這就像你去買衣服,L尺寸適合大隻佬,S尺寸適合嬌小妹,你會因為朋友穿L號好看,就硬穿L號嗎?當然不行嘛!投資也一樣,你的年齡、風險承受度、財務目標,都會影響你的股債配置比例

不過,還是有些常見的原則可以參考:

  • 年輕族群(20-35歲): 你們的投資時間長,承受風險的能力相對高。這時候,可以考慮股票的比重高一點,例如80%股票:20%債券,甚至90%股票:10%債券。年輕就是本錢嘛!有更多時間去承受市場波動,也更有機會享受股市長期成長的果實。
  • 中年族群(35-55歲): 肩上的責任變重了,可能要背房貸、養小孩。這時候,你的風險承受度可能就沒年輕時那麼高了。可以考慮降低股票比重,例如60%股票:40%債券,或是50%股票:50%債券。穩健成長,兼顧家庭開銷。
  • 退休族群(55歲以上): 恭喜你,人生邁入新階段!這時候,保護資產、穩定領息就變得非常重要。股票的比重可以再降低,例如40%股票:60%債券,甚至30%股票:70%債券。讓債券提供穩定的現金流,股票則扮演輔助增值的角色。

當然,這些都只是參考啦!最重要的還是,你內心對風險的感覺。有些人天生膽子大,喜歡刺激;有些人則偏好穩定,不愛冒險。找到一個讓你「睡得著覺」的比例,那才是最棒的股債配置比例

重頭戲來了!什麼是「再平衡」?掌握賣高買低的神祕力量!

好啦,前面鋪陳這麼久,重頭戲終於來了!說到股債平衡,就絕對不能不提它的靈魂──再平衡

你可能會想,不就是維持在某個比例嗎?有什麼了不起的?

這句話,瑪門要給你一個大大的讚,但也有一半的提醒!維持比例沒錯,但它背後隱藏的,是賣高買低的投資精髓!

舉個例子好了:假設你一開始設定60%股票:40%債券的配置。

  • 情境一:股市大漲! 你的股票部位可能從60萬變成80萬,債券還是40萬。這時候,你的配置就變成80萬股票:40萬債券,股票比重變成66%了。怎麼辦?這時候,你就要執行再平衡!把股票獲利了結一部分,賣掉股票,買進債券,讓比例回到60%股票:40%債券。
  • 情境二:股市大跌! 你的股票部位可能從60萬變成40萬,債券還是40萬。這時候,你的配置就變成40萬股票:40萬債券,股票比重變成50%了。怎麼辦?你又要執行再平衡!把債券獲利了結一部分(或把現金拿出來),買進股票,讓比例回到60%股票:40%債券。股市大跌,大家在哭天喊地的時候,你卻默默地在便宜買進股票!

看到沒有?這就是再平衡的魅力所在!它強迫你在市場高點時獲利了結(賣高),在市場低點時便宜買進(買低)。聽起來是不是很違反人性?但投資的真理,往往就是逆人性而為!

這也是為什麼瑪門說,再平衡資產配置再平衡的精髓,它讓你的投資組合自動執行低買高賣的策略,而且還不需要你傷腦筋去猜測市場高點和低點在哪裡!是不是超級聰明?

第四堂課:再平衡的頻率怎麼抓?每年一次,或看「漲跌幅」!

既然再平衡這麼重要,那多久執行一次呢?這也是很多人會問的問題。

其實,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,但有幾個比較常見的做法:

1、定期再平衡(時間導向):

  • 每年一次: 這是最常見也最簡單的方式。例如,你可以在每年的年底,或是你的生日那天,固定檢視你的股債配置比例,然後進行調整。這種方式的好處是簡單好執行,不容易因為市場波動而情緒化。
  • 每半年一次/每季一次: 如果你對市場比較敏感,或是資產規模較大,也可以考慮更頻繁的再平衡。但瑪門要提醒你,頻繁的交易可能會增加手續費和稅金,而且也可能讓你過度關注短期波動,反而失去了股債平衡的長期效益。

2、觸發式再平衡(幅度導向):

偏離幅度達XX%: 這種方式是設定一個偏離幅度。例如,你設定當股票或債券的比例,偏離你原先設定的比例超過5%或10%時,就進行再平衡。

舉例來說,你設定60%股票:40%債券。如果股票比重增加到65%(偏離5%),或是下降到55%(偏離5%),你就執行再平衡。

這種方式的好處是,只有在「有需要」的時候才調整,避免了不必要的交易。但缺點是,你需要更頻繁地監控你的資產配置。

如果你是新手,或是想省心一點,每年一次的定期再平衡會是比較好的選擇。等你對投資比較熟悉了,再考慮觸發式再平衡。記住,簡單有效才是王道!

股債平衡怎麼實踐?工具百百種,挑對最重要!

講了這麼多理論,你可能要問:「到底要怎麼把這些觀念變成實際的操盤?」別急別急,瑪門都幫你想好了!

在台灣,實踐股債平衡的工具非常多樣化,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和資金多寡來選擇:

1、ETF(股票型+債券型)

這絕對是最推薦的方式!ETF(指數股票型基金)具備分散風險、交易成本低、透明度高等優點。

股票型ETF: 你可以選擇追蹤大盤指數的ETF,例如元大台灣50(0050)、富邦台50(006208),或是更分散的全球股票型ETF。

債券型ETF: 這幾年債券ETF也越來越多元,有追蹤不同年期公債的(例如:元大美債20年00679B)、投資等級公司債的,甚至還有高收益債券ETF。

優點: 成本低、自動分散風險、交易方便。

缺點: 部分海外債券ETF可能有匯率風險。

2、共同基金(股票型+債券型)

如果你對ETF不太熟悉,或是偏好有基金經理人幫你操盤,共同基金也是一個選擇。你可以選擇投資績效穩健的股票型基金,搭配穩定的債券型基金。

優點: 專業經理人代為管理,省心。

缺點: 管理費通常比ETF高,部分基金可能有申購贖回費用。

3、直接購買個股+債券

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有經驗、資金規模較大的投資人。你可以自己挑選優質個股,搭配直接購買政府公債或公司債。

優點: 靈活性高,可以完全掌控投資組合。

缺點: 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研究,對個股和債券的分析能力要求高,風險相對集中。

股債平衡的超級優勢:面對波動不再心驚膽跳!

看到這裡,你應該對股債平衡有更深的認識了吧?但瑪門還要再強調幾個它的超級優勢,讓你信心滿滿地踏上這條財富自由之路!

1、降低波動,提升投資體驗

投資最怕什麼?就是大起大落,讓你的心臟受不了!股債平衡最大的優勢就是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動性。當股市下跌時,債券的穩定性可以提供緩衝;當股市上漲時,股票又能帶來豐厚回報。這種「進可攻、退可守」的特性,讓你面對市場波動時,不再心驚膽跳,而是氣定神閒!

你想想,如果你的投資組合像雲霄飛車一樣,你還會有心情去上班嗎?但如果它像高鐵一樣,穩穩地朝著目的地前進,是不是就輕鬆多了?

2、強制執行「低買高賣」的紀律

我們都知道「低買高賣」是投資的黃金法則,但有多少人做得到?人性是貪婪的,也是恐懼的。市場大跌時,大家只想賣出;市場大漲時,大家只想追高。

再平衡機制就好像一個智能管家,它強迫你在市場高點時賣出漲多的資產(股票),在市場低點時買入跌深的資產(股票)。這種逆人性的操作,才是長期投資獲利的關鍵!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投資大師都推崇這種資產配置再平衡的策略。

3、讓你睡得安穩,減少焦慮

當你的資產配置是股債平衡的狀態時,你會知道無論市場怎麼變化,你的投資組合都已經做好了準備。這會大大減少你的投資焦慮,讓你能夠把更多精力放在工作、家庭和生活上。

被動收入的建立,不只是金錢上的自由,更是心靈上的自由!當你不用再每天盯盤、擔心市場波動時,你才能真正享受生活。

4、長期報酬更穩健

歷史數據一再證明,一個良好執行的股債平衡策略,長期下來的報酬率雖然不見得是最高的,但往往是最穩健且風險調整後報酬率最佳的。它能避免你在市場崩盤時,一次就虧掉大半資產,進而影響你未來的投資信心和計畫。

給新手的小叮嚀:別怕,慢慢來!

瑪門知道,對於很多投資新手來說,股債平衡聽起來好像有點複雜。但別擔心!投資這條路,從來都不是一蹴可幾的。

從最簡單的開始: 如果你對資產配置還不太熟悉,可以先從50%股票型ETF + 50%債券型ETF開始。然後,每年固定在某個時間點(例如生日或年底)進行再平衡

別想一次到位: 你不需要一口氣把所有資金都投入。可以從每個月固定提撥一部分資金,透過定期定額的方式來建立你的股債平衡組合。

持續學習,但別被資訊轟炸: 網路上關於投資的資訊非常多,但也很容易讓你迷失方向。只要掌握股債平衡的核心概念,並且持之以恆地執行,你會發現它比你想像的還要有效!

耐心,耐心,還是耐心!: 投資不是短跑,是馬拉松。股債平衡的效益,會隨著時間的累積,越來越顯著。不要因為短期的市場波動而放棄,堅持下去,財富自由的彼岸就在不遠處!

*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。做任何投資決定之前,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,掌握市場最新變化以了解風險。投資涉及風險,務必謹慎。

常見問題

返回頂端